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电能表的市场趋势——访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副所长陈波
更新时间: 2005-05-10
 
      最近,哈表所副所长、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波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唐福勇的采访,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电能表市场趋势
  到2002年底,随着国家城乡电网改造建设的收尾,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从总的趋势来看,走势趋缓,呈下降的趋势,生产能力却仍是供大于求。电能表产品将从量的增长开始向技术创新过渡,并步入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时代。目前我国存在的六百多家电能表生产企业中,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已经涉及到了上百个品种,数百种规格,全国的电能表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也已达到1.6亿台,国内的需求量基本稳定在七八千万台,今后会走上一条产量下降、质量日上、高端产品不断出现的路子。事实上,电能表是一种特殊商品,电力部门是最大用户,一项新的用电政策常常会改变市场需求,因此要及时研究掌握电力部门的意向和要求,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国内民用电能表市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高倍率、双费率电能表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电子式电能表将与感应式表共分市场份额。网络化电能表,生活需求量自动抄表系统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热潮并进入产业化。2010年感应式电能表过载应在十倍以上,温度误差应小于0.05%。而由于电子式电能表突出的特点是功能扩展方便,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具有节约材料资源、灵敏度高、误差曲线平直稳定便于自动化生产,耐受机械振动能力高、重量轻,容易达到较高的精度等级等特点,预计到2010年将成为主流产品。传统的名目众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仍会在长时间内得以共存,目前仍看不出今后国内电能表的主流会是什么类型的电能表。据2002年的统计分析表明,2002与2001年的市场需求基本上持平,其中有城市住宅建设步伐加快因素在内,同时正常在线表的轮换数量在日趋加大,农村用电的普及也给今后一段时间的电能表企业带来较大发展空间。中国电能表企业已具备8000-10000万只/年左右的生产加工量,其中生产能力超过一千万只的有两家,超过一百万只的约十余家。无论是机械表厂还是静止式电能表厂具有原创设计开发能力的并不多,大部分企业的技术能力限于仿造或低附加值OEM。电工仪器仪表行业仍需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统计表明:亏损企业39家,亏损的企业多是国营企业,而近年来国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从规模和效益来讲,电能表企业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关于国际市场开拓
  除0.2S级表外,国内企业现有技术及装备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生产能力过剩。中低档电能表已经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有了一定规模的出口。电能表企业只要在规模和产品市场定位上做好了文章,其发展前景和利润额仍是相当可观的。陈波表示,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中国电能表企业将在生产制造技术、产品可靠性、品牌效应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进也将迎来绝好的发展机遇。电能表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成本与资源方面都有优势。加之国内电能表市场又处于供过于求的态势,更需要到国外市场找出路,求发展。陈波估计,随着国外市场的开拓,国内电能表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预计2010年我国电能表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2.3亿台,年需求量也会稳定在9000-10000万台。从出口来看,2002年电能表产品出口结构仍以感应式单相、三相电能表为主,并呈多元化趋势。产品出口国由以往的亚非国家,转向打入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出口已经辐射到二十多个国家,从而使我国电能表产品出口占到国际市场的30%份额。出口金额前十个国家是:意大利,印度,美国,加纳,泰国,英国,斯里兰卡,韩国,秘鲁,古巴。虽然个别主要出口国家的出口金额大幅下降,但是,多数主要出口国家出口金额增长幅度较大,例如:美国、加纳、英国、斯里兰卡、韩国、秘鲁和古巴,其中有的实现了十倍到百倍的增幅,一跃成为我国电能表主要出口国之一。
      他同时认为,开拓国际市场,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缺乏经验,为此,要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作用,通过协会、学会、标委会和促进中心等部门开展必要的互连互访及培训活动,培养专门化人才使企业掌握世贸规则和外贸业务,了解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和文化背景,疏通外贸渠道,扩大出口地区,可以采用自销和代销相结合,进入国外销售网等多种形式,扩大产品出口。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创造条件,到境外比中国在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第三世界国家去建立生产基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本企业的市场和价格竞争力。据陈波介绍,南美市场的开拓已经提上日程,如何以一种统一的市场调查(避开单个企业较微薄的力量去发现和开拓)打开南美市场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产品质量
  陈波及其它专家认为电能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感应表产品性能的一致性欠佳,材料和关键工艺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新的磁力轴承材料以及宝石轴承类电表的轴尖处理技术、表油等仍是国内电能表企业共同面临的基础性技术问题。
  2、静止式电能表的电磁兼容性能、步进电机的抗干拢能力、通讯规约的标准化、电能表产品的可靠性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基础标准化工作滞后。目前我国电工仪表工业体系标准紧密依托IEC国际标准体系,采标率高,但由于这一标准在电能计量领域一直没有基础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的标准,我国亦没有制定,造成我国产品的外形各异,安装方式不同,互换性差,给电力用户选型带来极大不便。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